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中国批“台独课本” 学者:历史课纲扬弃“大中国史观”[27P]
本頁主題: 中国批“台独课本” 学者:历史课纲扬弃“大中国史观”[27P]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麻油叶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2122
威望:1446 點
金錢:56206 USD
貢獻:30000 點
註冊:2024-04-08

中国批“台独课本” 学者:历史课纲扬弃“大中国史观”[27P]

 
台湾警察护送一名举着台湾旗帜的男子走过台北街头。
就在两岸情势紧绷之际,关于台湾历史教育的争议再次被端上台面。在台湾立法院上个星期举行的公听会中,有教授批评现行课纲是去中国化的“历史虚无主义”。同一天,中国官媒央视发布纪录片,痛批民进党政府用“台独课本”洗脑青少年。但也有历史教师反驳称,台湾教材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并未减少,只是打破了“大中国主义”的思维,用更宏观,也更加客观的视角陈述中国史。

中国央视转载的纪录片《何以当归》片段中,拍摄者在台湾街头采访刚刚考完学测(大学入学考试)的考生,提问中国史相关内容,视频中有人说中国史仅考一、两道题,甚至有人疑惑发问“中国史是什么?”据《环球时报》5月31日报道,该视频发布9小时就吸引逾1.5亿次点击,登上微博热搜榜首。

有网民在央视微博回应“台独教育方式是对台湾青少年的荼毒,无根何以立本,血脉岂可断绝”、“台独分子已经在文化根子上宣布台独”,还有人说“再不收回,这一代人长大心理上就收不回了”,质疑把中国史从教科书上抹去是台湾政府干过“最没天良的事”。
台湾立法院课纲公听会 “去中化”成争议焦点
巧的是,就在央视发布纪录片同日,台湾立法院召开“高级中等教育法暨108课纲实施检讨”公听会,据台湾《自由时报》报道,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在会中质疑历史教材“去脉络化”,他说“50年前说要做堂堂正正中国人,30年前有人怀疑不是中国人,现在变成‘我不是我爸爸(中国)生的’”。

北一女国文教师区桂芝也主张应停止“去中化的课纲”,而台湾国民党立委罗智强则表明要“拨乱反正”。

“108课纲”指的是台湾官方在2019年(民国108年)修订的中小学课程纲要,之所以遭质疑“去中化”,首先是因为在社会科教材中,过去独立一册的中国史被并入东亚史,与日、韩、越南等国历史共同编写。

此外,历史课文书写方式从“时间轴”转为“主题式”的脉络,也就是从过去按编年史聚焦中国历代政权更迭,改以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分述。

对于学者和立委的批评,亲身学习这些课程的高中生有不同看法。

在云林的斗六高中高三学生张峻辅说,他自己也反对课纲去中化,支持保留中国历史,但对他而言,所谓“中国”并非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,而是黄河、长江流域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统称。

张峻辅对美国之音说:“‘中国’这两个字其实代表的意思有很多,我是中华民国台湾,是孙中山创国的时候所提出的‘中国就是中华民国’。央视(纪录片内容)是一个很离谱的错误,共产党执政下的媒体,他们就是想要统战,才会觉得说我们去中国化,就是要完全不学他们的中华文化。”

张峻辅直言央视的“统战”策略很糟糕,不仅纪录片采访的学生基数太少,还刻意挑选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的学生来批判现行课纲,会让中国人以为“台湾在民进党执政下都是一群傻子”,激化两岸对立。

在台北的阳明高中高三学生郑羽倢则认为,该片对“墙外”的人影响不大,但对“墙内”的人恐有极大宣传效果,可以强化“台湾要回归”的概念、形塑台湾政府“颠覆政权”,进而达到合理化中国对台行动的目的。
台湾高中生:教科书无法动摇个人史观
郑羽倢全程参与了课纲公听会,并在会中发言指出,随着时代改变,历史脉络会被重整,但教科书已尽可能只阐述历史事实。她说虽然台湾高中历史课堂数量减少,需取舍部分内容,但东亚史与台湾的多元历史衔接,更能打破“以自我价值为中心”的讨论。

郑羽倢说:“我不觉得它中国史东西有减少到很多,(然而)它是一个去华夏中心的一个方式,并不是以汉人为主,而是讲整个东亚,韩国或日本这些文化在互相影响的过程,现在历史更加强调的东西是文化或这些族群的转变、互相融合,并没有所谓的去中国化。”

郑羽倢说她理解部分师长担心台湾跟中国“断根”,毕竟“大中国史观”是早期教育和社会风气造就而成,但她认为历史课本的改编并不会影响学生思想,因为新世代资讯来源广泛,课本早已不是获取知识或建立观念的唯一来源。

郑羽倢指出,台湾允许民众对土地、国族认同有不同的想法,尊重多元价值观。因此每位高中生自有一套“对中国的理解”,个人信念不可能因教科书而被动摇。
台湾教育团体:现行课纲并未“支解中国史”
在台北的台湾一滴优教育协会是倡议课纲改革的学生团体,理事长李瑞霖在出席公听会后受访表示,批评台湾历史课纲去中国化、炒作意识形态的说法有误,政治化的讨论模糊了修改课纲的真正内涵。

李瑞霖认为中国的定义不断随历史改变,从夏商周到13世纪南北宋时期对“中国”的概念其实都不相同,因此历史不应以国家分界,而应该以地区分界。

李瑞霖说,过去被形容为“秋海棠叶”的中国土地,宏观来看属于东亚范围,用东亚史来呈现更为客观且兼容并蓄,也能屏除华夏中心主义观点,避免意识形态争议。

身为接受108课纲的第一届学生,如今就读台大政治系的李瑞霖告诉美国之音:“我没有少学中国历史,全面消灭中国史或者是中国史完全被肢解在东亚史里,论述应该是不正确的,如果我们要摆脱意识形态,我们应该要用地区、区域互动,就台湾、东亚、世界这样的一个脉络去呈现。台湾史的台湾并不是指台湾国,而是指台湾这块土地。”
台湾“自认中国人”下降趋势 早于课纲修改

李瑞霖还说,其实单一课纲很难影响国族认同,以政大选举研究中心做了超过30年的“台湾民众台湾人、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”调查为例,自认台湾人的比例在马英九执政的2008年(44%)到2016年(58%),上涨14%,自认中国人的比例持平在3%。然而自认是中国人的比例下降最多的趋势却发生在1994(26%)年至2008年(4%),而非2019年起实施108课纲的年代,可以推论出,认同变化趋势与课纲没有正相关。

李瑞霖指出,无可否认教育对于价值观有长远且直接的影响,但现行历史教育未灌输台独意识,且学生吸收新知识的管道多元,国族认同更可能受网络媒体或同侪论述影响。

在台北的历史教师深根联盟发言人黄惠贞有逾25年的教学资历,在她看来,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可谓宏观史观,是中国影响力的扩大、而非缩减。

因为中国文化影响力扩及全东亚,像是日本、韩国和越南都使用汉字,反之如果单从中国角度观察,才是矮化中国历史。

黄惠贞指出,历史学是过去与现在不断对话,目前台湾史、东亚史和世界史各一册,已是高中生沉重的学习负担,不该拿30年前“只学中国史和世界史”的标准,断定现在中国史的比例失衡。

另一方面,针对主题式的历史编写方式被批评是“肢解中国史”,黄惠贞反驳称,历史不仅是政治史或帝王将相等统治者观点,也包含绘画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史和饮食文化史等多元面相。

黄惠贞告诉美国之音:“我非常确定,16到18岁的孩子会对饮食文化史比较有兴趣,对政治史比较没有兴趣。不要来污染、不要来压迫高中生,把他们喜欢的专题都说叫做去中国化,我真地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政治脑可以讲出这么违背历史学专业的话。加深了世代的对立,这在教学现场上是完全没有任何好处,而且是无法对话的。”

黄惠贞也强调历史教育者并非为官方服务,不会将课纲主导者的国家认同强加给新世代。她说,40年前的台湾处于威权统治,只能接受师长灌输的国族认同;但现在高度民主化,主权由国民决定,历史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这块土地曾发生的事,如何建构认同则交给学生自己判断。
福利图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赞(43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6-10 08:14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11-23 07:58